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广州西北郊石门,以“石门返照”而名列羊城八景。人们多熟悉晋代吴隐之贪泉和沉香浦古迹,但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遗迹却较少人知。
宋元符三年(1100),苏东坡由海南移永州(今湖南零陵),途经广州,游石门北面灵峰山(即现在金沙度假村山边的小山)。当时山在江中,山上有一座小寺名普陀院,风景仿佛江苏金山寺的缩微(金山寺也在江中山上,即《白蛇传》传说中的金山寺)。苏东坡曾畅游过金山寺,因此地与金山寺风景相似,他感觉自己好像来过,因而赋诗题壁:
灵峰山上普陀院,白发东坡又到来。
前世德云今我是,依稀犹记妙高台!
此时苏东坡已是暮年,壮志消沉,信奉佛教,他到永州就逝世了。石门留下苏东坡最后一首题壁诗。他以和尚自况。诗中的“德云”,据宋王十朋引赵次公注:“德云比丘,居胜乐国妙峰山上,事见《华严经》。”德云原是印度佛经中的高僧,妙高台原在金山寺。这些都不过是苏东坡的比拟之词。而后来寺僧为了吸引游客,真的在寺后建了一座妙高台,还在寺中立起“本寺堂上开山德云老和尚之位”的神龛,供人顶礼膜拜。
普陀院由于东坡题诗而香火大盛,扩建为寺。后为清代战火所毁,今已湮没无存。但东坡诗碑却于50年代末被发现,今由广州文物部门保存。这也是大诗人苏东坡与羊城的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