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刘少奇同志是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之一,在中华大地,在南大门广州,都留下了动人的史迹。
一.领导工农运动
早在1925年春,刘少奇同志第一次来到革命大本营广州,与中共两广区委书记陈延年、邓中夏、李立三等共同商讨召开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问题,促成了全国第二次劳动大会和广东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于5月在广州顺利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中华全国总工会,代表166个工会,共拥有有组织的工人54万人,通过了工人阶级与政治斗争、工农联盟、经济斗争、组织问题及加入赤色职工国际等决议案。大会选举林伟民、刘少奇等25人为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并在全总执委会第一次会议上,刘少奇当选为副委员长。在此之前,他还出席了广州工人代表大会,作了重要报告。这次会议到会代表达2500多人,代表广州地区200多个工会组织,它的召开,进一步加强了广州工人的团结和战斗力。
全国第二次劳动大会之后,由于中共中央正确路线领导和广东革命政府的支持,广东的工农运动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到5月,在广东已有20多个县成立了农民协会,会员达20多万。各地学联和全国学联总会也进一步活跃起来。这些有组织的群众,已经较普遍地具有反帝反封建的觉悟,从而为行将来临的大革命风暴做了组织上和思想上的准备。
1926年春,在共青团广东区委的直接领导下,省港青年工人大会在广东省教育会礼堂举行。到会的省港两地青年工人共1000多人。全国总工会代表刘少奇在会上发表演说,大会通过了关于保护青年工人利益、拥护省港罢工、参加广州工人代表大会等提案,呼吁各界群众促使国民政府北伐。
1926年4月,刘少奇同志先后出席了广州工人第一次代表大会和香港各业工会在广州举行的代表大会,并作了《全国职工运动报告》,使广州工人代表大会围绕如何“开展广东统一工会运动”这个中心,通过了关于政治报告、经济斗争、组织问题、宣传教育、青工女工、工农联合、制裁工人斗殴、要求政府制定劳动法等十多个决议案。
当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召开时,到会代表500多人已代表着全国699个工会及分会的124。1万名会员,并有英、苏、法、德、日等国工会代表参加。刘少奇报告了自第二次劳功大会之后一年来中国职工运动发展概况。这次大会通过“关于职工运动之总策略、组织问题及其运用之方法”,“经济斗争之最近目标及其步骤”等决议案,总结了“五卅”以来的工农斗争经验,指出工人阶级在国民革命中的地位,号召全国工人拥护及参加北伐。从此,工人运动进入支援北伐战争的新阶段。
1926年夏天,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广州创办了劳动学院,刘少奇同志担任教员。劳动学院的创办,对于培养工人运动干部,推动工人运动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二.指导地方工作
1958年4月下旬,刘少奇同志参观了正在广州举行的“广东农具改革展览会”,就技术改革等问题发表了重要意见,要求发动群众,开动脑筋,想出办法,开展技术革命,要请工人、农民和搞机械制造的工程师进行研究鉴定,把改良成功的农具推广开去。
1961年,国家主席刘少奇到广州从化的温泉地区视察,指出要因地制宜,大力开发好这里的旅游资源。在此前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如周恩来、朱德等都非常关心温泉地区的建设,多次亲临,使从化温泉地区得到较大规模的开发,成为驰名海内外的旅游疗养胜地。事隔两年,国家主席刘少奇和夫人王光美再次到广州,视察了流溪河林场。当他在林场看到人们砍伐木材用来烧火时,敏锐地意识到这样做会毁掉林场,提出要注意爱护好森林资源,节约木材,改烧柴为烧草。这一主张得到了当地人们的认同。它不仅使当地的自然环境处于良性状态,还保持了流溪河水资源丰富,减少水质污染,成为广州生产、生活用水的最主要来源。同时,又建成了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该公园拥有丰富珍贵的植物资源,跻身全国十大森林公园之列。
1964年8月,刘少奇同志亲自到广东检查社会主义教育的执行情况,并于12~13日下午向中南局、广州军区、广东省和广州市直属机关及地、市委负责干部作报告,论述了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问题。关于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问题,是刘少奇同志在1958年5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的。在1964年五六月间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进一步讨论了这个问题。会议肯定了刘少奇提出的意见,即“固定工”和“临时工、合同工”两种劳动制度并存,“全日制”学校和“半工半读、半农半读”学校两种教育制度同时推行,互相补充。
就在这一年6月22日,中共广州市委成立了“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领导小组,朝着尽可能减少国家及家庭负担,普及教育,利国利民的方向迈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