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州市情网
微信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首页>广州市情>广州市情>广州人物>历史人物
鲜为人知的画师苏卧农
  • 来源: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 日期:2014-06-27
  • 浏览数:
 

岭南派画师苏卧农先生,祖籍广州市白云区石井镇鸦岗古料村。其祖父迁居芳村花地,以种果树栽花木为生,历时三代。

苏卧农名文,生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逝世于1975年。他幼年跟随父亲于种果栽花之余暇,便爱好绘画。在“乙卯”(1915)水灾之年,花地这低洼之地,尽被浸毁。先生一面读书一面重整果园,但终因生计困难而辍学。那时社会上兴起画炭相之风,苏卧龙有此一技之长,便以画相为生。斯时花地黄大仙庙,已改建为潘达微先生办的孤儿院。每年春节后,都在院中举行园游文艺会,将各善长仁翁捐来的物品义卖,艺人们也来义演。而苏卧农也必定送上画作参加义展,他的国画《墨水龙》,腾云驾雾,吸引不少游客。

1926年,岭南派画家高剑父,在佛山开办美术学院,苏卧龙欣然前往应试。他以优异成绩,获得高剑父录取和器重。不久,佛山美术学院停办,高剑父带他回到广州的春睡画院学习,并免费供他食宿。当时有黄哀鸿、何磊、黎雄才等同学。其时,苏卧农将其作品《雪梅》参加比利时博览会的展出,并获得金牌奖。

1935年,高剑父资助他留学日本,他在日本半工半读,以勤奋精神取得良好的成绩。次年,他和方人定、黎雄才等在日本举办“十人画展”,他的画作,深得日本社会人士的好评。1937年,苏卧农返回广州市,由高剑父先生介绍他任国画教师于广州金陵中学、广州市市立美术学校。是年7月,卢沟桥事变,他亲率学生们,拿起画笔上街,制作抗日宣传画,以发动群众起来抗日。1938年10月,广州沦陷。苏卧龙先生逃到澳门避难,并在澳门举办个人画展。此后,他相继在香港的远东及九江、兴华、岭海等中学任国画教员,造就不少美术人才。

1945年抗日胜利,他返回故里。每天一早便采摘杨桃、龙眼或鲜花,挑到花圩出售中,以维持生计。他性情旷达,淡于名利。当时广州市市长欧阳驹也仰慕他的才华,想推荐他任一官半职,但他均婉言谢绝。

苏卧农颇嗜酒、性格诙谐,曾有人询问他自号卧农之意,笑答曰:“余不过是花地一懒惰之农夫而已,卧农取其懒惰不勤力于农事之谓也。”其实,苏卧农于大田街之福林园中,经常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率领儿子亲力而为。暇时挥亳作画,但不轻易示人,他谙熟花、鸟、虫、鱼,观察入微,故画题以此为多。他最后十年之创作中,有一幅《三眣剑花》,笔墨着色细致,花鸟气韵传神,布局巧妙,是岭南画派之佼佼者。

1950年,高剑父先生在广州开设南中美术学校,聘请苏卧农先生任教国画,并请他兼任广州市美术学院师范科主任。之后,他因年事日高,遂申请辞职,重返花地果园。日夕在茅舍篷窗,花木扶疏中潜心作画。他从日本留学归来时,曾带回当时中国所罕有的日本种香杜鹃,花开宫粉色,开时馥郁有纱香味,现广州市园林所栽种之宫粉杜鹃花,就是他带回来之名贵品种。

苏卧农曾列席北京之“全国第一次美术展览会”,他以和平鸽为题材,描绘一幅大型的《和平环宇图》送展,以题材含意深远,而获得奖状。他曾于1952年间,应肇庆鼎湖景区园林部门之邀请,往七星岩规划风景园林设计,使鼎湖风景区焕然一新,更添秀丽。

他的大儿子苏伦,是岭南盆景的园艺师,在流花湖公园、西苑“盆景之家”任技师。1987年英国女皇来广州访问时,广东省送给英国女皇伊丽莎白的“与女皇同龄树”——九里香盆景,就是苏伦栽培的。在意大利热那亚市举行的全世界第五次花卉展览会上,苏伦栽培的盆景——福建茶、九里香、梅三个树种的作品都获得金牌奖,相思盆景获得金银牌奖,使中国“无声的诗篇,立体的图画”享誉世界。

 

上一篇: 黄埔村历史名人举要 下一篇: 刘少奇同志在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