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新滘镇黄埔村,是广州海珠区的重点侨乡。明末清初已被辟为对外贸易商港。当地居民很早就接触外来文化,出国留学、经商、谋生的人颇多。黄埔村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贤能。如:外交家胡璇泽、梁诚、梁洵,商业巨子梁韬、梁经国、梁纶枢,专家学者胡栋朝、冯锐、梁方仲,军事界冯肇宪、梁广谦,等等。他们在维护国家尊严、伸张民族气节,维护国家和人民(华侨)的权益,发展教育,培育人才,发展中国交通事业和其他工商业方面,为中华民族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黄埔村近代、现代名人的历史贡献有以下几方面:
1.维护国家、民族尊严,为国民争回权益。
外交家梁诚早岁留学美国菲力学院,1881年学成被召回国任总理文书官职,时年19岁。1903年后梁诚出使美国、秘鲁、墨西哥、古巴等国,后又派任德国公使。
梁诚出使美国时,在交涉“庚子赔款”事贡献颇著。梁诚认为庚子赔款过多,力争削减。最初几次交涉,尚未取得结果,后梁运动议伸报馆发表议论,迫使美国总统罗斯福同意削减至美金27兆92万余元(约合当时中国白银33兆50万两)。在收回粤汉铁路权益事中,梁诚又竭尽全力。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日、俄、法、比、英、德等国在我境内争办铁路。清廷为了兴建粤汉铁路而向美借款,与美华公司签订合同。不久,美与西班牙作战,致使合兴公司未能履行合同,合兴公司竟无视我方权益,将三分之二的底股擅处卖给比利时。清廷乃电驻美公使梁诚,要他向美合兴公司交涉。梁诚认为合兴公司此举乃违反合约,中国有权废约。几经交涉,最后以赎路为名将粤汉铁路权收回自办。
2.坚持民主共和,与叛变国民革命的军阀作斗争,拯救孙中山于危难。
冯肇宪1916年毕业于黄埔海军学校,1922年孙中山委任冯为“永丰”舰舰长。1922年6月16日凌晨,陈炯明出动军队,炮轰总统府。早已被陈炯明收买的海军副司令温树德,已准备好在适当时机俘虏孙中山,故把孙中山接到他所在的“永翔”舰上。冯肇宪早已明察秋毫,主动接孙中山到“永丰”舰上。然后向孙中山说明内情,请他不要再回“永翔”舰。从此,孙中山一直在“永丰”舰,为时55天。而接受陈炯明贿赂26万两银元的温树德终于宣布“请孙中山下野”,率三舰驶向莲花山河面,炮击冯肇宪舰队。冯肇宪顾虑到孙中山的安全,指挥“永丰”舰率其他六艘舰只离开黄埔,经几小时的激战,冲破叛军的封锁,终于驶泊白鹅潭,使孙中山安全脱险。
3.为发展中国教育事业,培养人才,发展交通事业(铁路、公路、桥梁)及工商业,推动中国特别是广东的经济建设,成效卓著。
外交家梁诚建议将核减之庚子赔款27兆92万余美元用作培养人才,创建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的前身)及派遣赴美留学生之用,实践证明,创办清华学校及资助留学之举,培养了不少人才。
中国著名铁路桥梁专家胡栋朝,在光绪年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攻读铁路桥梁专业,获土木工程硕士学位。1906年清廷授予进士头衔及工科翰林,同年9月被任命为川汉铁路工程师。后胡又奉命勘查江浙闽等地商办铁路。1914~1917年任职期间,勘查江浙铁路、海清铁路并绘出铁路总图,又勘清徐杭甬西线详情。任广州铁路局建筑科长时,对广州的马路进行全面规划,如惠爱路(今中山四、中山五、中山六路)、永汉路(今北京路)、长堤大马路等,都亲自动手设计及主持兴建。1932年,胡栋朝任广九铁路局长及岭南大学工学院院长后,著书立说。解放后致力于翻译国外有关铁路书籍。他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方面,对中国发展铁路、桥梁等交通事业都作出重要贡献。又如农业专家冯锐,对广东早期制糖工业也作出了较大贡献。4.坚持历史研究的正确方向,在经济专史业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经济学家、历史学家梁方仲,1930年毕业后考入清华研究院。他任职于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时,相继发表了《明代鱼鳞图册考》、《明代两税税目》等论文,引起史学界的注意。1936年发表了论文《一条鞭法》,详细地阐述明代田赋制度的变革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揭示了“一条鞭法”是现代田赋制度的开始,它标志着货币经济的抬头。此论文受到国内外史学界、经济界的赞许。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梁方仲把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和统计学冶为一炉,曾多次到农村进行实地考察。1947年整理了《明代田赋史》一书。1949年在岭南大学任经济系主任时发表了《明代黄册考》、《明代一条鞭法的论战》、《明代一条鞭法年表》等论文。1952年任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时发表专著《明代粮长制度》,又编著《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这部大型经济史研究的基本工程巨著,引起国内外经济界、史学界的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