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州市情网
微信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首页>广州市情>广州市情>广州人物>历史人物
蒋介石与黄埔
  • 来源: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 日期:2014-05-09
  • 浏览数:
    1924年6月16日,孙中山先生创建“陆军军官学校”,由于校址在黄埔长洲,所以又称为“黄埔军校”,而长洲岛也被习惯地称为“黄埔岛”了。

1924年10月,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兼任长洲要塞司令。此时,他写了两份报告,一呈大元帅府,一送广东省长公署,要求开辟黄埔特别行政区域。他的报告得到了大元帅的同意核准。广东省长公署还发出训令,命高审检厅、财政厅、教育厅、警务处、矿务局、公路处、番禺县等单位协同蒋介石开辟黄埔特别行政区域。蒋介石在报告中说:我自兼任长洲要塞司令以来,即将长洲一带地方应兴应革和必须改造修理的各项事宜,通盘筹划过,大体说来有四点:

一、长洲既为要塞区域,其附近各处的防务,应该由我部管辖,其他如各村庄的政治教化,应该改良的,也应该由我部负责办理。所以这一带地方应定名为黄埔特别行政区域,现在应着手进行,就比较便易。

二、关于交通,长洲北面沿江一带原有道路虽然没有修整完好,但该道路平坦宽阔,通行无碍。十分遗憾的是有英国人于船坞平岗之间,金鸡饮水山下建造了一栋洋楼,原有的道路尽被占去,只能在英人洋楼后面行走,后面的路狭窄不堪言状,队伍往来更觉不便,拟请提出交涉,将原有公路让还,以利交通。

三、长洲本是一个弹丸小岛,治理本来是很容易的。现有税关、海防司令部各机关同住在一起,既不相联属又各自为政,而且极容易为歹人潜足,并有防务冲突之处,应请饬令迁让,使到长洲一隅,完全在我部管辖范围,则一切施行,自当事半功倍。

四、长洲本来是设备军事之区,如船坞、鱼雷局等规模还是比较完善的。现在船坞年久失修,破坏不堪,鱼雷局被前任马司令拆毁过半,殊为可惜。今后,或者修复或者废弃应请选派富有学识、熟谙工程的专门人才,详细察勘,帮同计划,至沿江路一带,应该建筑堤防,铺设马路为开放商埠之预备,这几条都是长洲地方十分迫切要做到的。

蒋介石的这几条计划,都得到孙大元帅和广东省长的批准,并责令有关单位执行。1925年3月在长洲要塞司令部门口,挂了“黄埔特别行政区域行政长官公署”的牌子。笔者曾作过一番调查,采访过黄埔军校早期的女杂工谢玉兰女士。

谢回忆道:“我们这些当杂工的由军校管理部管理,每星期部里安排我一至两次替蒋介石家里挑水,干杂活。当时,蒋介石不住在军校,是住在波斯楼对过的山坳边的一座二层楼的房子里。这座房子就是后来的中正楼。那时,蒋介石仅仅当个校长,还没有明显的飞黄腾达,所以还算平易近人。他常躺在帆布椅上看报纸,批文件。我抹地板走近他身边,他会自动起身搬开帆布椅,等我抹好后他又搬回原处,继续看报纸,批文件。”

“至于黄埔特别行政区域的事,我见过这块牌子,是挂在长洲要塞司令部门旁边。有什么活动和建设,我就不知道了。”(以上为大意,中有删节)

黄埔特别行政区域的牌子是挂了,蒋介石对黄埔特别区有什么建树呢?笔者认为他建特区的计划没有实现,理由是:黄埔行政特区建区不足两年,广东就出现过许多重大事件。一是1925年2月,广东革命政府举行第一次东征,提出“保卫革命,打倒陈炯明”的口号,黄埔军校学生军参加了东征;二是1925年5月,驻穗的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乘东征主力远离广州之机,勾结滇系军阀唐继尧及段祺瑞、陈炯明等军阀在广州发动叛乱,东征军回师广州,镇压杨、刘叛军;三是1925年10月,国民革命军举行第二次东征;四是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蒋介石哪有时间和精力去治理他的黄埔特别区?

 

上一篇: 末代世家诗人潘飞声 下一篇: 陈白沙“公车”惊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