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越秀区惠福东路惠新中街内的大佛寺,始建于南汉(917~971),初名“新藏寺”,明代时为“龙藏寺”,后改为巡按公署。清康熙三年(1664),平南王尚可喜捐资仿京师官庙样式在此建寺,并为寺内浇铸三尊大青铜佛,每尊高6米,重10吨,寺内还供奉一尊观音铜像,故称“大佛寺”。
90年代初,大佛寺重修,现有山门、弥勒殿、大殿和东面客堂、僧舍。大殿坐北朝南,面阔七间36.32米,进深五间25.36米,抬梁式梁架,十九檩前后用六柱,两山墙承重。重檐歇山顶,云龙牡丹灰塑脊的龙身回绕着砖脊两面空插,生动传神,正中为鎏金葫芦形宝珠,檐下施七踩三翘斗拱,梁架高峻,梁柱粗壮,均用安南优质楠木制成,至今历三百多年,基本完好,整座建筑简朴,带有岭南建筑风格。大佛寺将逐步恢复其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