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1916年在沿江西路重建新楼的粤海关大楼,是广州市区较早引进西式建筑的范例,至今仍是沿江的标志性建筑。
粤海关创立于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是我国创建最早的海关。在全国各地海关中,粤海关地位尤其重要。粤海关创立时,关址在五仙门内,咸丰十年(1860),粤海关税务司在现关址正式建立公署(外界称之为“洋关”)。
粤海关办公楼建成之后,有过几次重建。同治十一年(1872)重建;光绪二十五年(1899)10月5日为大火烧毁,再度重建;宣统二年(1910)6月拆建。1912年11月9日复毁于火,1913年清拆了2层办公大楼后,建筑新楼。由英国工程师戴卫德·迪克设计,华昌工程公司承建。1914年3月28日举行奠基礼,1916年5月落成使用。因顶上建有穹顶钟楼,俗称粤海关大楼为“大钟楼”。
粤海关大楼建筑面积4421平方米,采用仿西方古典主义风格,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东、西立面为花岗石砌筑,西、北立面用红砖砌墙,高四层,通高31.85米。首层作基座式,砖石构筑,正中设20余级台阶通往设在第二层的大门。大门两侧立有高大的双柱及倚柱,直通二三层承托三角檐门楣,其余各间也以巨型爱奥尼式柱通贯二三层。四层以罗马塔司干柱式环绕回廓。楼顶正中有穹顶方身钟楼,高13米,四面设置时钟,内有5个大小不一的吊钟,是英国于1915年制造的,迄今仍能以音乐报时,声音宏亮。室内以山樟木铺设地板,以柚木装饰平缓的拱形门窗,配置壁炉。楼内装有电梯和花岗石楼梯。
粤海关大楼是广州市区较早引进西式建筑的范例,建筑突出中轴线对称的构图,正中设置高台基主门廓及突出的钟楼,左右对称布置开敞的双柱式巨柱廓,强调威严与公正。粗糙的条石砌成首层基座,与上面光滑的圆柱形成强烈的对比,显得雄壮稳固,1925年4月,粤海关大楼的照片曾送往美国建筑技术赛会上展出。粤海关大楼与附近的邮政大楼,以及后来陆续建成的高层西式建筑大新公司(今南方大厦)、爱群大厦等,组成一组濒临珠江的建筑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广州城市形象的标志。1993年8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粤海关为市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