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20年代,由小贩吕顺创办至今的顺记冰室,已成为西关的地标。这么多年来顺记价格水涨船高,但食客依旧,想必所求不过这份多年陪在路边的甜美。

萝卜牛杂
据说是光绪年间一个回族厨师发明的。他用牛肠、牛膀、牛肺、萝卜和加五种味料的酱汁慢火炆,等牛杂炆透了,而萝卜又吸慢了加入牛杂味的酱汁后,再剪开小块,用小竹签串着醮辣椒酱吃,曰为和味牛杂萝卜,入口回味无穷。
马蹄糕
马蹄糕是将马蹄(荸荠)磨成浆或干马蹄粉兑水加糖蒸制而成,以泮塘产的尤佳。以前,很多广东人到海外谋生,常因水土不服而生病,有人偶然发现,吃了泮塘的马蹄可治水土不服,便想办法把鲜马蹄磨碎晒干带到海外,如今许多广东籍华侨的家里,都有几盒泮塘马蹄粉。
艇仔粥
艇仔粥是由昔日珠江三角洲的水上游民——疍民(又称水上人家)创造的,其后又在广州发扬光大。艇仔粥的配料有生鱼片、瘦肉、油条丝、花生、葱花、蛋丝、浮皮、海蜇丝、叉烧丝、烧鸭丝和鱿鱼等。烹制时将滚烫的粥底倒入配料中烫熟即成。艇仔粥以粥底绵滑、味道鲜美、口感丰富而闻名。
炒河粉
河粉原料是大米,将米洗净后磨成粉,加水调制成糊状,上笼蒸制成片状,冷却后划成条状即成。因此粉最早出自广州市沙河镇而得名。最开始的时候是指定用白云山上的九龙泉水,因为它属于软水,用它来开浆,会带出甜味。
云吞面
广州人爱吃云吞面,一碗上乘的云吞面,要有“三讲”:一讲面,必须是竹升打的银丝面;二讲云吞,要三七开肥瘦的猪肉,还要用鸡蛋黄浆住肉味;三讲汤,要大地鱼和猪骨熬成的浓汤。小小云吞面,承载着丰富的本地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