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州市情网
微信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首页>广州市情>广州市情>广州人物>历史人物
广州回族先烈萨旭云
  • 来源: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 日期:2013-12-20
  • 浏览数:

萨旭云(1900~1943),广州回族,原名汝竁,小名阿东,参加革命后,曾改名旭云、薛南,家住广州市小北马庄。因家境清贫,他只读过三年书,随即跟父母种植瓜菜,并在小北直街设摊摆卖,以维持全家生活。

1919年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鼓舞下,北京爆发了“五四”青年反帝爱国运动,萨旭云受“五四”运动的影响,思想上萌发了追求真理、争取解放的念头。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萨旭云不顾家人劝阻,主动加入广州市瓜菜工会,并被选为工会执委常委。从此,在党的领导下,接受马列主义教育,思想觉悟迅速提高,1924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上海爆发“五卅”反帝运动,革命风暴迅速扩展到京、津、汉、穗等几十个城市。为了支援上海工人的反帝斗争,香港、广州工人举行了著名的省港大罢工。萨旭云甘蒙家庭损失,积极投人罢工斗争中,并担任瓜菜工会工人纠察队小队长。接着,他同广州其他工会的工人一起,在市内组织各种活动,支持国民革命军的东征和北伐。

1927年11月,中共广东省委为贯彻党中央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决定在广州发动武装斗争。萨旭云执行党的决议,参加了著名的“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反动派在市内大肆进行搜捕、屠杀,为了坚持革命,又不株连家庭,萨旭云埋名隐姓,开始了10年的流浪生涯。他先逃到香港,在石塘咀的珍昌(回民)酒楼当杂工,后因暴露了革命者的身份,在香港难以立足,遂设法转入越南,在西贡堤岸区公所街,找到原先一起在广州卖瓜菜的游姓老板,在其所开设的瓜菜批发行内当搬运工,继续从事工人运动。因不堪忍受法国殖民者的欺侮,萨旭云在西贡打死了一名法国警察,幸而在群众的掩护下,躲在自梳女的斋堂内,赖以逃脱法国殖民主义者的追捕。嗣后又转到澳门,靠打零工、做小贩维持生活,同时寻找党组织,并联系其他散失的同志,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出路,以积蓄力量,等待革命时机。

1938年“七七”事变后,国共再度合作。萨旭云才公开露面,返回广州,投身于抗日救亡活动。萨旭云利用其父开设的清真云记饭店作掩护,积极从事抗日活动。尽管当时家庭生活十分拮据,但仍以饭店的微薄收入,资助、支持抗日活动。为了培养抗日救亡骨干,萨旭云动员和组织附近的各族男女青年参加壮丁队,并亲自担任小队长,带领队员坚持天天训练。壮丁队于1938年夏编入抗日模范团,萨旭云放弃已开业的饭店,随团转战各地。

1938年10月广州沦陷。1942年,萨旭云受组织派遣,潜回广州,利用其舅父在惠福市场对面开设的鲜蛋摊档作掩护,从事抗日地下活动,为了摆脱日敌怀疑和监视,避免株连家人,尽管摊档距离其家小北马庄不足2公里,但萨旭云严守机密,断绝与家庭往来。一年有余,未同父母、妻儿联系、见面。萨旭云以卖蛋、送货为名,搜集敌人情报,侦察敌人动向,并担任向导袭击敌人哨所……

1943年,萨旭云在执行运输弹药,组织对敌爆炸任务时,被叛徒出卖而被捕。在监狱中,萨旭云尽管受到严刑拷打,但他宁死不屈,最后慷慨就义,时年仅43岁。萨旭云遇难时,其父母、妻儿才知他已潜回广州年余。在日敌的淫威下,家人不但无法营救,且遗体亦不能领回安葬。萨旭云舅父一家,因窝藏革命者,被捕入狱。舅父被打得半死,出狱后即去世,舅母至今踪迹渺然。萨旭云同志的一家,为抗日作出了重大牺牲。

萨旭云为革命事业而置个人生死、利益于身外,奔走一生。死后无任何个人遗物存世,数十年来几乎被人遗忘,其后代也没享受过任何荣誉,但其高尚的牺牲精神,坚贞的革命意志,永远值得后人缅怀。

 

上一篇: 晚清学者陈澧及其著作 下一篇: 容庚教授的气节和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