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在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期间,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利用中国动荡的政治局势,展开所谓“修约交涉”,进而多方寻找和蓄意制造战争借口,妄图对华进行更大的勒索。法、英两国制造的“马神甫事件”和“亚罗号事件”,便是英法两国联手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口实”。
1856年(咸丰六年)10月,“亚罗号”事件发生时,广州城内外有清军13000人,修复了鸦片战争时期沿河被毁炮台,又新修6座,共计22座,加上城郊炮台,共32座,守台官兵2000余人。但粤督叶名琛毫无战备观念,日以扶鸾降乩为事。10月23日,英国海军上将西马糜各厘率军舰3艘、划艇10余只及海军陆战队2000人,开进虎门,正式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方企图以武力胁迫叶名琛屈服,进入广州。广东水师提督吴元猷事先未加防患,又未得叶名琛命令,不敢阻拦,英舰顺利进入虎门后,继续突入省河。当日上午,英舰进攻猎德炮台,遭到守军还击,双方炮战,但叶名琛下令不可还击,各炮台于是停止抵抗,是晚,英舰泊十三洋行码头。次日,英舰沿西南水道行驶,进攻凤凰冈等处炮台,守兵遵令走避。25日,英军又攻占海珠炮台,控制了50门大炮。英军攻占了珠江内河一带的主要炮台。
27日,英军集中3艘火炮及海珠炮台50门火炮,轰击广州外城,并以总督衙门为目标。28日,英军继续炮击,又派海军陆战队登岸,纵火焚毁靖海门外民房铺户数十间,延及城楼。29日中午,英军炮火轰开2丈宽的外城城墙,并击毁总督署。是日下午,约有二三百名英军从缺口攻入外城,抢掠督署。清军参将凌芳率抚标兵奋起抵抗,凌芳战死,抚标兵退入内城。南海县大浦乡团勇前来支援,杀敌30人,但终因势不能敌,亦退入内城。英军兵力不足,不敢久留,于傍晚撤回军舰,离开前将靖海门、五仙门及附近民房尽行烧毁。
从10月31日起,英军继续炮击广州城。11月3~5日在炮击内城时,抚署亦被击中,但始终未能迫使叶名琛出来谈判。11月6日,英舰3艘沿珠江主航道东进,炮击竹横沙的东定炮台;炮台守兵开炮还击,水师战船也参战,击中一艘英舰,毙敌百余,但炮台终于失陷。
早在10月29日督署被毁时,叶名琛不得不派武弁梁定海、谭蛟等率兵千人往被毁的猎德炮台防守。11月10日,3艘英舰再次轰击猎德炮台。该台火炮射程近,打不到敌舰,梁、谭二人不在台指挥(在台后村庄中赌博),守台官兵伤亡甚众,又受前后夹击,终于溃散,炮台复失。12日,英舰轰击横档炮台并予以占领;次日又占横档东岸的威远、镇远与靖远三炮台,从而打通了与香港的联系。
在反抗英军入侵广州的过程中,广州军民从一开始就与政府态度不同。咸丰六年(1856)10月,广州居民相约剿杀外寇,反英揭帖到处可见。12月,群众焚烧了十三洋行商馆,迫使入侵者逃回船上。沿江居民不断袭击英军舰艇,使英国入侵者无法保障水路安全。咸丰七年(1857)1月4日下午,广东水师调集300余艘船只,围攻珠江水面的3艘英舰,战斗一个多小时后,广东水师船只才退入河汊。在广东爱国军民的打击下,英军撤离珠江内河,封锁虎门,等待援军和伦敦方面的进一步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