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州市情网
微信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首页>广州市情>广州市情>广府文化
首届“岭南童谣节”少儿歌曲演唱大赛开赛
  • 来源: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 日期:2015-05-11
  • 浏览数:

510下午,首届“岭南童谣节”初赛在文化公园中心台举行,参赛选手在进行少儿歌曲演唱比赛

    月光光,照地堂,虾仔你乖乖瞓落床……阵阵童谣声,传唱岭南风情画。9日—10日,首届“岭南童谣节”少儿歌曲演唱比赛在文化公园举行初赛,16支队伍成功晋级决赛。

    本次童谣大赛作品除了国语童谣,还有《落雨大》等广府童谣、客家童谣、潮汕童谣等大量流传于民间的歌谣,也有像《人之初》、《汉字谣》等新童谣。参赛地区包括省港两地共30多支队伍,选手年龄从3岁至16岁不等。本次评选出的16支队伍将于61日与香港、梅州、揭阳等赛区选拔出的共20支队伍在二沙岛星海音乐厅进行决赛。

    传统童谣唤起岭南文化记忆

    “卖懒——卖懒——卖到年三十晚,人懒我唔懒……”这声声叫卖是怎么一回事?原来这是广东以前过年的一种风俗——卖懒,凡是有小孩的人家,在年三十晚上都会给孩子穿上新衣服,让他们提着灯笼到大街上走一圈,把“懒”卖掉,希望来年孩子能勤奋学习。荔湾区广雅幼儿园的小朋友就为观众表演了这首《卖懒》。他们穿着岭南传统服饰,提着大红灯笼,以表演唱的形式再现当年“卖懒”的热闹场面。

    《摇到外婆桥》这首歌大众都很熟悉,广州市海珠区六中珠江中学的孩子们则发挥自己的才艺,用键盘、箱鼓等乐器进行现场伴奏,融合优美的舞蹈和美妙的歌声,仿佛带着观众回到了童年的那座外婆桥。

    “听到这些熟悉的童谣,感觉很温暖。”刘阿姨带着5岁的女儿前来观赛,“氹氹转、菊花园”等熟悉的童谣都能唤起她的童年回忆,“借这个机会让女儿也学一下,毕竟这也是我们文化的根源所在”。

    融合新老广州特色创作新童谣

    除了市民耳熟能详的童谣,不少参赛者还带来了自己原创的新童谣,本次初赛就至少有5首参赛曲目是全新的原创童谣。

    “古西关,新荔湾,青灰胡同青石板,红门堂前大榕树,男仔女仔读圣贤……”在芳村实验小学带来的原创歌曲《西关印象》中,仁威庙、恩宁路、上下九、陈家祠等市民熟悉的地名胜迹都出现在歌词中。

    “我们希望带来最有西关风格的童谣。”芳村实验小学的带队老师说,歌词里有土生土长的小学生对西关特色的理解,也融合了外地人的广州印象。为此,他们特地请人写词谱曲,专门采访多名外地人诉说广州印象,以带来融合新老广州特色的童谣。

    和其他学校只是学生上台演唱不同,华侨小学则带来了“父女”同台演唱的原创歌曲《我们是一家人》。不过,台上的“父女”并非真的父女。“关于母亲的歌曲很多,展现父女情的歌曲则很少。”扮演“父亲”的演唱者认为,在推广传统经典童谣的同时,也很有必要推广原创童谣,引导更多音乐人致力童谣创作。

    “童谣节应从岭南辐射至全国”

    上九路幼儿园合唱团是本次参赛选手中人数最多、年龄最小的参赛队伍,他们带来的《小画家》赢得了本次初赛的第一名。“孩子们唱的很整齐,内容也符合孩子的特点。”本次比赛的评委、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主席刘长安说,该作品充满生活气息,表演生动活泼,故在比赛中赢得高分。

    “参赛队伍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强项,从活动中得到艺术熏陶”。刘长安建议,下一届童谣节可挖掘更丰富的表演形式,“演唱只是其中的一种,还可以引入朗诵、说唱、诵唱等形式”。

值得注意的是,首届“岭南童谣节”吸引了省港两地多支队伍参赛。“第一届可作为示范,岭南童谣节的意义可以更宽广。”在刘长安看来,岭南童谣节应从岭南辐射至全国,选出更多优秀作品。

上一篇: 旧广州的同业团体 下一篇: 妈祖文化旅游节南沙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