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家通过仪仗铺临时雇来的哭丧妇女。她们散居偏僻的横街窄巷,是专以“卖哭”为生的年老无靠的孤孀弃妇。她们受雇于丧家时间长短不一,有雇“头七”(一周),有雇“三七”(21天),个别有雇“七七”(49天)的;也有雇满百日的,均视治丧规模大小而定。喊口婆自带铺盖到丧家,住在死者房间或丧家指定住处,从事陪灵和侍奉死者的香灯。死者生前的房内用具如被褥、衣服、杂物为仵作和喊口婆均分。喊口婆每日照例哭灵三次,早喊茶,午、晚喊饭;也有喊四次的,即中间增加喊宴一次。其喊词视死者生前身份,和与雇主的关系而定,由丧家提供。喊口婆还管打扫庭院、做素盘、蒸丧糍、摺冥镪、凿纸线、上灵香等事。抗日战争前全市喊口婆有50人左右,其后随着仪仗行业的衰落而湮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