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州市情网
微信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首页>广州党史>党史研究
中共广州市委的建立重建暨机构变迁(1927.4.22--1938.10.21)
  • 来源: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 日期:2020-05-14
  • 浏览数:

  中国共产党广州地方组织初建于1921年3月,用名“广州共产党小组”,是中共“一大”召开前国内最早建立的中国共产党六个地方组织之一。“一大”召开以后,中共广东支部正式成立。书记谭平山,组织陈公博,宣传谭植棠。1922年6月,党员人数增至22人,中共广东支部扩大为中共广东区委,驻地广州。由于中共中央局认为,“广东区本只广州一地方,亦无设区之必要”①,1924年初改为中共广州地委,直属中央领导,由中央驻粤委员谭平山代表中央局具体指导。中共广州地委负责人为冯菊坡。1924年1月,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建成后,中共加强了对广东革命斗争的领导,1924年10月,中共广州地委改建为中共广东区委(又称“两广区委”),委员长周恩来,秘书长陈延年,组织部陈延年兼,宣传部周恩来兼,农民运动委员会阮啸仙,工人运动委员会冯菊坡、刘尔嵩兼。

  1921年4月22日,中共广州市委正式建立,至2007年4月,已历80年整。本文记叙的是中共广州市委建立、重建和撤销的过程,上起于1927年4月22日,下迄1938年10月21日广州沦陷,前后长达十一年半。在中共党史的分期上,横跨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共3个时期,是中共广州地方组织历史上波澜壮阔、血火交融、惊心动魄、艰苦卓绝的一页,是一曲共产主义的悲歌和颂歌。

  本文的记叙,仅限于组织变迁这一视角。实质上是中共广州地方组织史的浓缩简本,但对组织变迁的前因后果及重要人物尽可能作了一些介绍,以帮助读者更易于解读这一段历史。由于体裁的限制,本文的叙述不免失之于程式化和单调,但力图增加可读性。

  本文的编写主要依据《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组织史资料(上册)》、《中国共产党广州市组织史资料》、《中共广州地方史》、《广东革命历史文件彙集》的有关专辑。还查阅了《广东革命史辞典》、《南粤英烈传》(第一至第七辑)、《广州英烈传》及一些当事人的回忆录。编写中尽可能通过组织机构变迁这一视角,对每一时段的时代背景、组织规模、变迁原因及重要当事人等各方面资料,作一些梳理,力求简明扼要地呈现史实原貌。

  本文的内容,仅限于时间起迄、机构名称、职务分工和负责人名录,但由于本文所记载的是革命巨变的年代,这一段血泪交加的历史,亦足于以令编写者和读者心灵震憾,这是一页不应淡忘也难于淡忘的极其珍贵的历史。

  一、中共广州市委的建立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共政变。中共广东区委获悉这一消息后,要求全省各地党委组织加紧做好武装暴动的准备工作。但国民党广东当局随即抢先于4月15日在广州发动反共政变,宣布全市戒严,逮捕和杀害共产党员。广州被捕2000余人,黄埔军校被捕400余人,著名共产党员肖楚女、刘尔嵩、熊雄、熊锐、毕磊等均遭杀害。4月17日,中共广东区委在广州西堤东桥对面糖捐公司3楼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区委机关暂撤香港,在广州成立广州市委领导斗争。4月22日,广东区委组织部长穆青召集中共广州市委第一次会议,宣传吴毅任市委书记,麦裕成任组织部长,徐彬如任宣传部长,周文雍任工委书记,季步高、罗登贤、何振武(何潮)为市委委员。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任广州市委,遂在这血雨腥风的严峻历史背景下成立。

  市委书记吴毅(1907—1928),四川忠县人。1924年入广东大学文科求学,加入新学生社。1925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调任中共广东区委秘书,被任命为市委书记时,年20岁。组织部长麦裕成(1902—1928),广州市人,工人出身,1925年入党,任职期间被捕,广州起义中被起义军救出狱后,1928年再次被捕。宣传部长徐彬如(1901—1990),安徽肖山人。1920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考入广东大学,192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曾任中山大学党总支书记、中共广东区委学委委员。工委书记周文雍(1905—1928),广东开平人。1923年入广东省甲种工业基础学校读书,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从事工人、学生运动、参加省港大罢工。市委委员季步高(1906—1928),浙江龙泉县季山头村人,1923年考入上海大学社会系,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市委委员罗登贤(1905—1933),广东南海人。1925年另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省港大罢工,1926年任中共香港市委党委。市委委员何振武(何潮,1900—1985),广东南海人。香港海员工人出身,1925年参加省港大罢工,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任海员工会北江分会主任。这一任市委委员7人,平均年龄23岁,是一个青年化的领导班子。外省籍贯3人;本省籍贯4人;大学文化4人,工人出身3人。

  这一任市委的任期为1927年4月至1927年11月,约为半年。市委机关设广大路广大二巷四号。上属中共广东区委(后称特委)领导。下辖广州工人中的一些基层党组织。据《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组织史资料(上册)》记载,这些基层组织,是从1922年开始,由中共广东地方组织逐渐建立起来的,包括酒米柴炭工会、辗谷工会、手车工会中的中共支部、省港罢工工人、粤汉铁路、广九铁路、广三铁路、海员、自来水厂、石井兵工厂、电话局、汽车、内河航渡、驳载、码头、邮务、印务、杂务、油业、建筑、钢铁、酒楼茶室、车站、理发、店员、洋务、卫生以及其他手工业行业的中共支部。其中省港罢工组织的党团书记先后为邓中夏、李森、下辖海员支部、书记张瑞成。粤汉铁路支部,书记杨章甫;广(州)三(水)铁路支部,书记陈志文;广九铁路支部,书记姓名不详。中共石井兵工厂支部,书记先后为谭天度、周文雍。以上组织原来均直属中共广东区委。党员人数现在能查到的仅有省港罢工组织中,共发展200余人。另一说有千人左右。①原黄埔军校中由中共广东区委领导的党团(又称党团领导小组),书记熊雄(1926年初—1927年4月)中山大学总支,书记徐文雅(彬如),此时均已遭到破坏。

  这一任市委任期至1927年11月止。七位委员中的5位,尔后均为革命事业牺牲生命,他们是:吴毅、麦裕成、周文雍、季步高(四人均于1928年牺牲);罗登贤(1933年牺牲)。幸存的徐彬如,终年89岁,建国后曾负责中国博物馆,任馆长,何潮终年85岁,曾当选为中共“七大”代表,建国后曾任广东江门市副市长。

  二、广州起义前的中共广州市委

  1927年11月间,中共广东省委决定举行广州起义,为加强对广州市委的领导,省委决定改派黄平为广州市委书记。委员吴毅、周文雍、麦裕成、陈郁、贺昌、张善铭。这是广东党史上的第二任中共广州市委。

  市委书记黄平(1901—1981),祖籍广州,自述出生于武汉市一个“并不富裕的小买办家庭”。1920年考入俄国远东通讯社任翻译,1923年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4年另入中国共产党,1925任中共香港特支书记,1926年任中共广东区委工委书记。委员陈郁(1901—1974)广东宝安南头人,海员出身,1925年参加省港大罢工,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任中共海员工会委员会书记,1927年任中华全国海员工会主席、党团书记。委员张善铭(1900—1928),广东大埔人,192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3年在广东甲种工业学校毕业后,任社会主义青年团广州地委书记。1924年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5年任共青团广东区委书记、中共海陆丰地委书记。委员贺昌(1906—1935),山西离石县人,1921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上海起义和南昌起义后到达香港,10月任中共广东省委委员。其他3位委员吴毅、周文雍、麦裕成的个人简历,前面已作介绍。这一任市委,设秘书长董存汉,军委书记黄锦辉。

  在这一任市委成立之前的1927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南方局与广东省委在香港召开联席会议,改组了省委的领导机关。黄平任省委常委兼组织部长,陈郁为省委常委,贺昌为省委委员,吴毅、周文雍、张善铭为候补委员。这一任中共广州市委委员七人中,有六名曾入选省委领导机关,足见省委对这一任市委在广州起义中的作用寄予厚望。这一任市委委员平均年龄为24岁。本省籍5人,外省籍2人。工人出身3人,大学文化4人。

  1927年12月11日凌晨,震惊中外的工农兵联合举行的城市武装起义广州起义打响。13日,国民党反动派重占广州,并进行疯狂大屠杀,被杀害的起义军达5700人,忠骸遍地,血流成河,广州起义以失败告终。中共广东省委于1928年1月1日至5日,在香港召开全体会议,通过《关于广州暴动问题决议案》,认为此次暴动失败的原因,在于“最高的指导机关完全系知识分子”,“计划只有军事,完全没有发动群众一同参加暴动的计划”,“工人的群众尚未起来”,“农民群众很少参加”,“暴动以后党的组织几乎失掉了作用”。决议案还对广州市委的主要领导人作出处分:“黄平同志应予开除常委委员、广州市委书记”。“周文雍同志应予开除常委委员、广州市委委员。”“陈郁同志应予开除常委委员。”对杨殷、恽代英、吴毅、叶挺亦予以不同的处分。这一决议上报中央后,中央临时政治局于1月3日通过《广州暴动之意义与教训》决议案,肯定了广州起义的意义,指出惩罚有关起义人员是“根本不能成立”的,错误处分得纠正②。故这一任市委的任职时间,起于1927年11月,止于1927年12月,前后不过两个月左右。

  这一任市委的7位委员中,吴毅、周文雍、麦裕成于1928年牺牲于广州;张善铭于1928年牺牲于汕尾。幸存者陈郁曾当选中共七大候补中央委员,建国后曾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广东省省长。这一任的市委书记黄平,1930年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1931年回国后,在天津被捕自首,1934年出狱后,以教书和翻译为生,建国后任复旦大学教授,1981年病故前,应人民出版社之约,撰写《往事回忆》一书,于1981年12月出版。黄平在回忆录中,对广州起义的失败,为其他同志开脱甚多,认为“我的责任更大,因为我出了许多错误的主意。”他对其他任职也都有记叙,但惟独对任广州市委书记一事,只字不提。原因何在,耐人寻味。①《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组织史》为他的任职作了一个注:“因当时黄平多在香港,所以市委的实际工作仍由吴毅负责。”这可能是原因之一,加上任职时间仅月余,也可能是另一原因。

  三、1928年的七任中共广州市委

  (一)

  广州起义失败后,中共广东省委决定改组广州市委。

  1928年1月,市委重新组成。书记麦裕成,委员季步高、周文雍、谢田、黄丽江、范慎修、王华。原在效区工作的罗享,市委报请其参加市委,省委批准与否不详。麦裕成、季步高、周文雍三人情况,前面已作介绍。谢田(1894—1929),广东开平人,从小在广州长大,1923年当排字工人,1924年参加工运,随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与营救周文雍出狱的活动和广州起义。其他委员个人资料不详。

  这一任市委机构下设常委,常委下设编委、职委、兵委、救委、店委。市委下还设有特支(包括各产业支部、军队支部)、区委(包括乡村支部、作坊支部、街道支部),秘书处(下设登记科、交通科、印刷科、财政科、秘件科、分配科)。从机构设置来看,此时市委组织仍具有一定规模,基层组织也仍有活动。

  1928年1月23日是春节正月初一,据记载,春节后不久,市委书记麦裕成召集区委联席会议,地点被敌人获悉,麦裕成及到会区委均被捕,麦裕成和东区区委书记黄鸾祥被捕遭杀害,其他成员情况不明。1月30日,市委机关被国民党破坏,市委委员黄丽江、范慎修等亦被捕牺牲。市委下辖的各区区委,现存有区区委资料,书记黄鸾祥(1928年1月被捕后牺牲)。委员李沛群(负责组织工作)、曾国钧(负责宣传工作)、冯南(负责工委工作)。其他各区情况不详。

  这一任市委存在的时间,仅为1928年1月份,从成立到被破坏,时间均在这一个月以内。

  (二)

  1928年2月,省委指示迅速恢复广州市委;重组的广州市委,书记季步高,委员周文雍、高等田、王华、叶耀球。下辖河南区委,书记李耀先,其他区委情况不明。李耀先(1904—1928),广东揭西人。1922年考入省立一中,1923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邓中夏秘书,参加过省港大罢工和广州起义。

  2月2日,周文雍在安乐坊住所再次被捕,同时被捕的有他的女友、中山大学学生陈铁军。2月6日,两人同被杀害于红花岗。据黄平的回忆,他当时在上海的报纸上,见过周、陈二人同转一条二尺宽、四五尺的蓝色围巾,从容就义的照片。2月12日,市委机关(兵委除外)被敌人破获,除季步高、谢田外,10人牺牲。部分区委于5月亦遭破坏,除河南区委除李耀先外,7人被捕杀害。

  (三)

  1928年5月,中共广州市委再次组成。书记吴毅(4月13日当选为省委常委),党委5人:吴毅、季步高(兼兵委)、何深、叶朗、蒋光廷(兼区书),委员:姚常、吴毅。常委下设秘书处(下设六科)、职工党团(铁路党团、运输党团)、市郊工作会议(宣传会议、组织会议)、兵士运动委员会、赤卫队委员会、区委员会,机关刊物为《工农兵》。市委下辖八个区:东区(区委书记黄鸾祥)、西区(区委书记何良)、南区(区委书记李耀先、梁生)、东郊区(区委书记韦庸之、凌希天)、西郊区(区委书记姚常)、南郊区(代区委书记李公侠)、北郊区(区委书记陈永善)、新塘区(情况不明)。是年6月11日,省委决定将番禺各区、南海之九区划为中共广州市委兼管。7月,又决定将增城工作划归中共广州市委管辖。番禺县委书记韦庸之,增城县委书记伍来成。

  1928年7月,市委又遭破坏,市委书记吴毅在市委机关被捕。在狱中受酷刑后被杀害,时间21岁。常委季步高,在去香港向省委请示工作时于同月被捕,引渡回广州后经酷刑折磨,冬季就义于红花岗。这次先后牺牲十余人。

  (四)

  1928年7月,省委决定再次恢复市委。

  这一任市委书记由阮峙垣出任。委员蒋光廷、吴星崖、闻禧,方达史任秘书。方达史(1902—1928),广东普宁人,1923年加入社青团,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主要在潮汕地区从事革命活动。1928年春由省委抽调到广州,任市委秘书。

  市委成立的次月,于8月17日,再次被破坏,阮峙垣在出发前往增城时被捕,方达史在石龙火车站被捕。吴星崖、闻禧亦被捕,市委机关仅有交通员宋石峰(女,即宋维静)脱险。这一任市委遂终结,方达史被捕后牺牲。

  这一任市委书记阮峙垣,从此下落不明。直到上世纪末,东山区老同志邝爱莲(抗日战争初期参加革命的离休干部)曾向市委党史研究室口头反映:阮峙垣籍贯增城仙村,家住竹园涌附近。1944年增城在抗日游击中,阮峙垣改名阮大文,曾到访地下党领导人阮海天,他当时在广州越秀南路经营一间米铺,邝爱莲曾出广州为部队采购布疋十余匹,曾托他水运回增城。1989年,香港传媒曾刊载过阮峙垣仍健在并定居香港的消息。

  (五)

  上一任市委被破坏的次月,1928年8月,省委派钟伯喧与广州市各区负责人接头,重建广州市委。

  这一任由原南区区委书记李耀先(1904—1928),广东揭阳县人,1922年考入广雅中学,1923年加入新学生社和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广州起义。

  9月,李耀先被捕,市委再次遭破坏。

  (六)

  1928年9月,省委派许潮任广州市委书记,陈郁也被派回广州工作。但两人均被敌人通缉无法立足,不久即返回香港。

  此时广州有北区郊委,负责人陈××,其他各区情况不详。

  (七)

  1928年12月初,省委派姚常为广州市委书记,其他人员情况不详。

  同年12月底,姚常被捕叛变。

  此时广州有东区郊委,负责人凌希天,其他各区情况不详。

  四、1929年以后的中共广州市委

  (一)

  1929年1月,省委派黎伟雄、沈卓青(女)回广州组织广州市委。

  书记黎伟雄,委员沈卓青。

  黎伟雄到广州后不久,即被捕叛变。

  此前,省委曾于1月8日决议,组织驻香港的中共广州市委。由宋石锋、卢永炽、邓发组成,以宋石锋为书记。宋石锋因不同意市委设于香港,坚不任职未果。

  此后,有邓发于1月来广州任市委书记一说。据中组部和中央党史研究室编辑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届中央委员大辞典》中的记载:邓发于1928年秋于任中共广东省委委员,兼全国总工会南方代表。后任中共香港市委、广州市委书记、广东省委常委等职。由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云浮市委合编的《邓发百年诞辰纪念画册》亦在邓发年谱中记载:“1929年1月任中共广州市委书记。”但《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组织史资料(上册)》未收录此任命。《中国共产党广州市组织史资料》虽予收录,正文为:“1929年1月,市委重新组建。书记邓发,委员彭陆。”但在注释中都解释说,资料来源于《中共党史人物传》第一卷353页,作者声称材料来自邓发自传。但邓发故乡云浮县党史研究室到中央档案馆查阅资料后,反映他们在邓发自传中并未见到有关记载。1929年省委秘书的宋维静对此事,亦予否认,此说到目前为止,仍难有定论。

  (二)

  1929年6月,省委调凌希天到中共广州市委任负责人,同行的沈卓青,奉命与凌作假夫妻进行掩护。

  凌希天(1900—1929),广东番禺人,少年辍学,后到石井兵工厂任技工。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番禺参加农民运动,1928年任中共番顺工委书记及广州市东郊党的负责人。1929年任职后,积极开展工作。10月10日曾组织力量上街散发传单。沈卓青(1905—1930),广东合浦县北海市人。1926年夏到广东妇女解放协会任勤务员,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广州四一五革命政变中,曾陪同陈铁军护送邓颖超离穗赴港。后任中共广东省委驻广州联络站副站长。

  凌希天于1929年10月下旬在西濠口码头被捕,10月27日被枪杀于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坟场。沈卓青于1930年被捕,曾受酷刑,但坚贞不屈。1930年2月10日,英勇就义于红花岗。

  (三)

  1929年10月,中共广州市委撤销,成立中共广州特支。①

  书记黄才(兼秘书)。常委:黄才、×××,委员陈棠(负责组织)、谭芬(负责宣传)、李×(候补),市郊巡视员曾炳枢、兵运委书记黄昌。

  (四)

  1930年4月,中共广州特支重称中共广州市委。

  市委书记杜式哲,委员张××、罗××。

  杜式哲(1905—1930),广东澄海人。1925年参加共青团,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饶平县委书记、广东工农革命军东路军第十四独立团党代表、中共东江特委委员、副书记。1930年5月27日,市委遭破坏,杜式哲及市委委员张××、罗××等十余人被捕,仅1人脱险。7月,杜式哲壮烈就义。

  (五)

  有关中共广州地方组织1931—1932年的资料,由于1928年间,几任中共广州市委迭遭破坏,国民党当局对共产党人以斩尽杀绝而后快。据当时报载,1928年12月14日至19日共5天之中,被屠杀的起义军战士及市民,人数在7500人以上。这一年间,市委机关被杀的成员亦达数十人。因此,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开始进行中共党史资料征集工作时,寻访三十年代初期革命斗争的亲历者及知情人,屈指可数,且由于地下斗争时的单线联系及严格纪律,他们所能了解到的情况,也极为有限。现在省市两级组织史资料中,关于这两年间,中共广州市地方组织状况的记载,几乎全部来自《广东革命历史文件彙集》(甲19)、(甲20)中的片纸只字。这些零星的讯息,当时的记载非常简略,上世纪八十年代将这些讯息反复梳理,并尽可能与当年的幸存者一再查对,实际上是史实钩沉、查缺补漏之举,但这些记载源出于历史文献,可靠性应该无须质疑。

  1930年5月27日中共广州市委遭破坏,市委书记杜式哲英勇牺牲后,1931年4月,中共广州市委再次改为广州特支,由3位学生和1位职员组成,出版刊物《活力》,成员情况不明。至9月,两广省委在通告(第六号)中记载,特支准备为“九·一八”事件在工人中散发传单,《活力》应出特刊。11月22日,两广省委在通告(第八号)中汇报,广州发展同志4人,在永汉路事件中发传单2000份。《活力》转变为群众性通俗刊物。①

  1932年1月12日,《中央巡视员给中央的报告》称:“广州现在只有一个知识分子的支部有关系”。②1932年4月30日《洪波致中央的报告》则称:3月16日上午10时,省委开常委会时,遭警探围捕,捕去中央巡视员、陆更生、黄姑娘(秘书长)、余亦梦(妇委)等4人。同日,旧常委开会地址亦遭破坏,捕去广州特支书记杨泓章,被捕原因应为叛徒廖多汶出卖③。仅有一位杨姓同志逃往香港。④

  1932年3月,一个全由工人组成的特支,曾一度与省委取得联系,后因特支成员莫平兰被捕而失去联系。莫平兰本人不同意此说,据她回忆,她于1932年初在香港任一工人小组组长。⑤

  1932年3月前,江门有一个3人组成的中共支部,受广州特支领导,姓名不详。⑥

  1932年8月10日下午,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长陈复在仓路口遭绑架,当晚11时,被枪杀于河南南石头“惩戒场”。陈复(1907—1932),广东番禺人,著名岭南派画家陈树人之子,1923年在上海读中学时,投身工人运动,1925年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9年回国,任香港工人日报社副社长。1930年被捕,曾受酷刑,但坚贞不屈,后被营救出狱。回广州后隐居于父亲的私宅樗园。1932年8月10日下午外出时被秘密绑架后杀害,时年25岁。陈复任职的这一任中共广州市委,现未见文字记载,情况不明。

  1932年10月以后,中共广州市委组织活动中断。1932年10月17日至1934年8月18日,中共广东省委设法寻找广州党组织未果。⑦至1936年9月中共广东工委建立前,未发现党的市一级组织的存在,只有少数党员进行个别活动。

  (六)

  1932年后,在广州进行个别活动的中共党员有以下4人:

  何思敬(1896—1968),浙江余杭人,早年留学日本,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关系属中央特科,在中山大学任教期间,围绕抗日救亡、宣传马列主义。为广州党的恢复和重建作出很大贡献。1936年1月上旬,因被国民党通缉而赴香港。

  陈黄光(1904—1935),浙江平阴人,1928年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1929年到广州培正中学任教,1933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回广州从事革命活动,支持中大抗日剧社的活动。1934年11月26日在知用中学观摩教学时被捕,1935年1月27日在黄花岗就义。

  温盛刚(1907—1934),广东梅县人,1919年考入广东高师附中,1924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1926年加入中共,1927年东渡日本避难。1932年受日本政府通缉逃亡回国,失去组织联系。1933年任“中国文化总同盟广州市分盟”宣传部长,1934年1月29日被捕,8月1日惨遭杀害,时年27岁。

  连贯(1906—1991),广东大埔人。曾就读于大埔中学、梅州中学,1927年由蓝裕业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曾任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广州分盟主席。对推动广州地区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起了一定作用。

  五、中共广州市委的重建

  1936年12月,王均予在广州召开会议,宣告广州市委会重新建立,任期至1937年11月止。

  重建的中共广州市委会,书记王均予,组织部长罗范群,宣传部长麦蒲费(邱萃藻),青年部长林振华,职工部长周明。1937年5月,青年部长由梁嘉继任,1937年9月,增设妇女部,黄梅棣任妇女部长,委员人数先后为5人和6人。

  重建的中共广州市委,至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前,下辖8个支部:中山大学支部,支书钱兴、金昌华(后);勷勤大学支部,支书麦蒲费、李木子(后);广雅中学支部,支书尹焯辉;教忠中学支部,支书王磊;小学教师支部,支书谭本基;广州学筹会(地下学联)支部,支书罗范群;文化支部,支书麦蒲费;工人支部,支书周明,李树林(后)。这些支部的党员部人数,至1937年11月止,约为100人左右。

  王均予(1905—1978),湖北宜昌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失去组织联系。1932年重新入党,1933年在上海任中共临时中央局出版部第三科科长,1935年临时中央局遭破坏,到广州与勷勤大学学生邱萃藻(1914—1940,南雄人)取得联系,组织秘密团体中国青年同盟,先后在广州及外围各县发展盟员160余人(其中广州约100人)。1936年,王均予由中共中央北方局恢复组织关系,由9月至12月,先后在广州发展党员100余人,其中广州约70人,外县约30余人。1936年10月,中共南方工委负责人薛尚实指示,王均予可在广州成立中共广州市委,遂有上述重建经过。

  这一任市委任期至1937年11月止。在长约一年的时间里,下面不设区委,市委直接领导支部。但1937年9月至12月,由王均予负责在广州近郊各县发展的党员组成的外县工委(由麦蒲费、张定帮、温焯华组成,后增加李士洋),曾改属广州市委领导。当时各县组织的称谓不一致,情况如下:东莞县工委,书记谢阳光,党员30人。中山县工委,书记张康,党员45人。新会支部,支书陈翔南,党员12人。肇庆支部,支书梁奇达,党员3人。开平特支,支书谢创,党员13人(至1938年4月)。番禺新造支部,支书姓名不详,党员5人。顺德路尾围支部,支书罗享,党员4人,阳春小组,组长章沛,党员3人。南海石井支部,支书潘祖岳,党员7人(至1936年12月止),南海贺丰支部,支书范志远,党员人数45人,阳江特支,支书黄文康,党员人数30人(至1938年7月止)。紫金支部,支书潘祖岳,缺党员人数。南雄中学支部,支书邓勋芳,缺党员人数。吴川县个别联系的党员肖光护1人。廉江县个别联系的党员黄玄、梁静山共2人。澳门情况暂缺。1937年12月,外县工委改为南委领导,由尹林平负责,党员人数继续增加,外县工委再度成为广州市委的同级兄弟机关。

  1937年11月,中共广州市委进行改组,改称为中共广州市工作委员会,隶属南委领导。

  市工委代书记罗范群,组织部长罗范群、李大林(后),宣传部长叶超、吴超炯(后),青年部长梁嘉,职工部长周楠,妇女部长黄梅棣(女)。在这一任市委领导下,党员总人数有所增长。原由南委直属的支部(主要由中山大学进步学生组织突进社领导人张直心等组成人数近20人),亦合并归市工委领导。

  1938年4月,在中共广东省委领导下,召开广州市党的积极分子会议,选举产生新的中共广州市委,隶属于当月成立的中共广东省委领导。这个时期党组织有很大发展,到1938年10月21日广州沦陷前夕,共有党员近400 人。

  这一任市委设市委书记,常委5人,秘书长1人,下分5人部。市委书记李大林(1938.4—1938.8因调省委任组织部长离职),罗范群(1938.8—1938.10)。常委:李大林、罗范群、吴超炯、杨康华、周楠。秘书长:吴超炯。组织部长:罗范群(1938.4—1938.8)、陆新(1938.8—1938.10)。宣传部长杨康华(1938.4—1938.9)、邓健今(1938.9—1938.10)。职工部长周楠。青年部长张定邦。妇女部长黄梅棣(妇,1938.4—1938.7),谭本基(1938.8—1938.10)。

  这一任市委下面,不设区委,下辖25个支部,支部名称及支书名单如下:

  中山大学支部:金昌华(朝鲜族)  梁嘉(后)  余明炎(后)  刘汝辉(后)  莫福生(后)

  勷勤大学支部:李木子  邹仑(后)

  中大附中支部:温盛湘  王炎光(后)  陈柏如(后)

  广雅中学支部:尹卓辉  李士洋(后)

  市一中学支部:朱  荣  李进阶(后)

  市二中学支部:林彩容(女)

  省立女中支部:余  慧(女)

  教忠中学支部:王  磊  张江明(后)

  小学教师支部:谭本基(女)

  榨油工人支部:郑锦波  李健行(后)

  印刷工人支部:唐  章

  手车工人支部:李  果

  文化支部:麦蒲费

  艺协支部:李  利  去昌遇(后)

  锋社支部:梁  绮

  抗战教育实践流动支部:徐侠梅

  广州学生抗敌救国联合会支部:陈能兴

  广州青年文化研究社支部:王  磊  谭丕桓(后)  陈中夫(后)  胡  明(后)

  妇女支部:李静章(女)  黄梅棣(女,后)

  广州妇女支部:梁微娟(女)  陈宛聪(女,后)

  广东劳工干部训练队支部:刘  登

  广州社会军事训练总队妇女连支部:余  珍

  广州工人教育总队支部:李进阶

  广州女青年会支部:邓戈明(邓贞子,女)

  执信中学支部:支书姓名不详。

  1938年10月18日,广州沦陷前3日,中共广东省委代理书记李大林召开省委紧急会议,决定将当时留在广州市内的共产党员300余人和党领导的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队员200余人撤离广州。10月20日,市委书记罗范群率张定邦、邓健今、周楠、谭本基等转移开平县,与当时领导冯燊、谢创、陈翔南等,共组中共西南特委。10月20日,由原中山大学党总支书刘汝深为队长,率广东青抗先东江区队70余人去东江。10月21日凌晨,省委青委副书记梁嘉率抗先队本部400余人去西江、北江后方。省委还决定,广州市委组织部长陆新及李进阶等数名党员,留在广州沦陷区隐蔽坚持斗争,但他们在广州沦陷后次日仍未找到立足点,遂撤离前往粤中与罗范群汇合。

  1938年10月21日广州沦陷,中共广州市委在广州的组织活动中断,广州成为一个空白点,中共广州市委被撤销。①这一次的空白,持续两年多时间,直至1941年春,共产党员们又开始从珠江、东江、北江、西江各地区陆续进入广州市,开展敌后的隐蔽斗争,历史又揭开了新的一页。

  六、后话

  物换星移,天翻地覆,六十年过去了。1988年初春,原中共广东区委工作人员肖学文(人称曼芙大姐)和原中共广州市委交通员覃坚(人称嘉菲大姐),应有关部门的邀请来到了广州市广大路广大二巷四号,寻访和确认六十年前中共广州市委第一个机关旧址,同时它不定期是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筹划广州起义的地点。

  广大路广大二巷四号的四楼,是一幢坐北朝南、砖木结构的旧式洋楼,一厅三房,北边的亭子间作为厨厕。1926年“中山舰事件”发生后,中共广东区委宣传部领导下的国光书店经理黄国梁,为区委租下了这一层楼房,供区委负责人居住、聚会之用。区委书记陈延年及组织部长穆青等都曾在此居住过。1927年春陈延年北上武汉,八七会议后,中央委派张太雷为广东省委书记,这栋小楼因为荫蔽甚好,没有暴露,又成为张太雷的住所,张太雷曾和黄平、吴毅等在这里研究广州起义的决策问题,张太雷并曾在这里草拟《中国共产党广东省委会号召暴动宣言》。1927年11月21日凌晨,张太雷和叶挺、恽代英等从这里出发,驱车前往四标营教导团,下达起义命令,点燃了震撼世界的广州起义的熊熊烈火。

  景物依旧,触景生情。覃坚不禁回忆起六十年前的一幕,那是1927年的4月21日,身为即将成立的中共广州市委交通员的她,奉命假扮市委书记吴毅的妻子,两人共同住进了这幢小楼。长衫一袭、儒雅不凡的新郎是中山大学20岁的大学生、四川人吴毅。红色褂裙、青春靓丽的新娘则是身负重任的覃坚,他们在这里居住到广州起义失败,1927年12月13日,市委全部撤出广州。广大路广大二巷四号四楼宣告完成了它作为中共广州市委第一个机关驻地的历史使命。

  国民党反动派在广州“四一五”反革命政变中和广州起义失败后,两次血洗羊城,令数千名革命军民丧失了最可宝贵的生命。尔后的十余年间,共产党的广州地方组织,不断遭受破坏,坚贞不屈的共产党员们,不断地被逮捕,被屠杀,反动派妄图把革命者斩尽杀绝,满以为通过恐怖的大屠杀,可以扑灭熊熊的革命烈火。但是,屹立在广大二巷的四层小楼,见证了共产党员他们没有被吓倒,幸存者揩干身上的血迹,又沿着先烈们的脚印,继续前人未竞的事业。从组织变迁这一视角,我们至今可还以清晰地看到他们前仆后继的身影。从1928年至1930年间,一共有6位中共广州市委书记,数十名广州市委委员英勇牺牲,他们气壮山河的英雄形象,令我们后辈高山仰止。

  1921年3月,中共广州地方早期组织初建时,包括陈独秀在内,仅4名党员。2006年底,中共广州地方组织的党员人数为46万。八十六年的风风雨雨,锤炼了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

  时间又过去了二十年,2002年9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广州市广大路广大二巷四号这栋平凡的危楼登记为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4月22日,小楼迎来了生命的春天,楼体加固了,外墙粉刷一新,大门外墙上大理石雕刻的“中共广州市委机关旧址”铭牌引人注目,这一天是中共广州市委成立80周年的日子,机关旧址的揭牌仪式在小楼前隆重举行。80年过去了,历尽沧桑的这一幢旧式小楼,它见证了中共广州地方组织,从当年的血火中走出来,今天终于走向了辉煌。

上一篇: 中共广州市委历届主要领导人简介(1927年——1965年) 下一篇: 中国工人阶级团结战斗的行动纲领—— 试析《全国劳动大会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