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1983年,广州的改革开放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明确的改革目标模式。
针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州建设工业生产城市的定位,1983年到1985年期间,市委、市政府在如何确定广州中心城市的功能、明确广州经济发展方向的问题上先后组织了一系列研讨会。经过讨论,人们一致认为广州是珠江三角洲、广东省以至华南地区工业、科技、金融、饮食、服务、交通、通讯最集中、力量最雄厚的中心城市。广州本身的工业生产能力固然重要,但它更重要的功能是组织华南地区或更大地区的区域性市场,实现区域的资源要素合理配置,从而引领华南地区经济的运行,达到整个区域的最佳经济效益。
1985年,市政府拟定了《广州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以下简称《战略设想》)。同年11月16日至30日,广州市委、市政府在北京举行了一系列座谈会,中央有关部门、首都学术界以及外省市的一些同志参加座谈会,他们一致认为,《战略设想》是在认真分析广州的优势和劣势后制定出来的比较完整而又有特色的发展战略。他们对广州发展的总目标、总方向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并对广州的农业、工业、第三产业等方面的发展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

从北京回来后,广州市委、市政府认真修改了《战略设想》,于1987年形成《广州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纲要》:“从1986年到本世纪末,广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是:“以外经外贸为导向,以科技、教育为依靠,以工农业为基础,以轻纺工业和第三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能源、交通运输业,为把广州建设成为具有强大的内外辐射能力的、多功能的和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心城市打下基础。”
《广州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纲要》是对广州30多年来经济建设比较全面的总结,它一经实施,便成为指导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促使广州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质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