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州市情网
微信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首页>宣传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专栏
【百年征程 英雄广州】“南国红豆”焕新枝
  • 来源: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 日期:2021-09-16
  • 浏览数:

说起粤剧,人们马上会想到一代宗师红线女,想起她甜脆圆润的“红腔”。

1950年,在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的领导下,广东省、广州市文化部门和华南文学艺术联合会对粤剧进行了“改戏、改人、改制”工作。通过改革,粤剧涌现出一批“好看有益”的剧目。1950年粤剧《白毛女》的上演被公认为新中国成立后广东粤剧的第一部现代戏,打响了“粤剧革命的第一声号炮”。1954年由琼剧同名单折戏改编扩展而成的《搜书院》,被誉为是这次粤剧改革创新的里程碑。

1955年,一代粤剧宗师红线女自香港回到广州。她始终秉持着“既坚持粤剧传统,又要时时创新,为时代服务,为观众服务”的初心,在舞台人物形象的塑造、唱腔上实现了重大突破,独创了迄今为止中国粤剧史上花旦行当中影响最大的唱腔流派之一——红派艺术,为岭南粤剧艺术乃至中华文明树立了不朽的丰碑。红线女成功地塑造出一系列藐视豪强、正气凛然、个性鲜明的妇女形象,折射出为追求自由、民主、正义和妇女解放而百折不挠的抗争精神,使粤剧演出更贴近生活、真实自然。周恩来在观赏过红线女的演出后对粤剧给予了高度评价,从此粤剧有了“南国红豆”的美誉。毛泽东则赞誉其为“劳动人民的红线女”。作为享誉世界的粤剧艺术家,红线女以其出众的才华、杰出的成就,独领风骚。她从艺70多年,演出近百部粤剧,拍过90多部电影,荣膺首届“中国戏剧终身成就奖”,被誉为“国宝级艺术家”。她红遍大江南北,观众遍及东南亚和美洲,获得殊荣无数,是人们心中“永远的红线女”。

贯穿近一个世纪的美丽,红线女的传奇从未老去。在红线女的悉心培养下,郭凤女、欧凯明等一批优秀的粤剧艺术人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红派艺术之花蓬勃盛开在南粤大地上。“南国红豆”如遇春风沐春雨,愈发枝繁叶茂。

下一篇: 【广州红色史迹102】大岭革命烈士纪念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