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宝宸(1881~1924),又名林炽,出生于广州花县社亭岗的一个农民家庭。这里是太平天国农民运动领袖洪秀全的故乡,民间流传着许多反清革命故事,林宝宸深受其影响。宣统三年(1911)他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敢死队”的成员。在“三· 二九”广州起义中,随队长徐维扬攻打两广总督署。失败后逃离广州。民国2年(1913)林宝宸参加讨龙(济光)反袁(世凯)的武昌起义,失败后携妻逃亡泰国。一年后回国,在广州市郊下芳村招村等地从事耕作。结交农友谭康、黄佳等人,于1923 年发起筹备组织农会,得到共产党人彭湃、阮啸仙等人的支持。1924年7月,正式成立广州市第一区农民协会,会员100多人,林宝宸被选为该区农会执行委员会委员长。农会成立后积极领导农民开展反对土豪劣绅,拒交苛捐杂税,减租减息等斗争,取得显著的成果。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入会的农民猛增至多户,遍及崇文乡,同时建立起农民自卫军,为农民谋利益争权利。当年,广州市进行市长选举,社会各界都有代表参加,唯独没有农民代表。对此,林宝宸发动了广州市郊农民协会力争市长选举权的请愿和示威游行,他亲自扛着郊区农会的大旗走在队伍的前列,这次活动得到广州工人、学生、市民的支持。中共广东区委员会委员长周恩来于12 月1 日发表了《工人阶级与广州市选》的文章,支持农民参加市长选举的要求,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
林宝宸平日见义勇为,有一次桂军把市郊10 多个农民抓去当兵,他知道后立即到火车站,把被抓的农民救了回来。此事得到农民的拥护,可是维持地主豪绅利益的联团总局局长彭础立对农会和林宝宸非常忌恨,扬言“非杀林宝宸,无以灭农会”。林宝宸听后慨然说,“我既决心献身农运,即使我死了,农会还是会大发展的”,毫不畏惧地与反动民团及地主豪绅作斗争。1924年12月13日,林宝宸被联团局所暗杀。1925年8月12日,为林宝宸烈士举行了公葬,遗体葬于红花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