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州市情网
微信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首页>广州市情>广州市情>羊城揽胜
道教胜地漱珠岗
  • 来源:涓叡骞垮窞甯傚鍏氬彶鏂囩尞鐮旂┒瀹�
  • 日期:2013-07-25
  • 浏览数:

在广州河南小港路五凤村,有一山岗,为流纹岩形成的孤岗,名为漱珠岗。岗上纯阳道观危台崇阶,庄严肃穆。每逢斋日神节,香客如云,是广州河南著名的风景游览地。然而200多年前,漱珠岗却不在此,另有其地。

熟悉纯阳观掌故的人,无不知晓阮元的名字,是他无意之中造就了这座漱珠岗。

阮元(17641849),江苏省仪征人,字伯元,号芸台,乾隆进士,是清中叶著名的经学家。任两广总督期间,兴学堂,除弊政,主修《广东通志》。

在道光初年,阮元到广州为官。当时十三行洋商,富甲省垣的潘、卢、伍、叶四大家族勾心斗角,争相逢迎新总督。四大家族之首潘仕成耗资数万两白银兴建的“海山仙馆”落成,阮元亲到潘家庆贺。闲谈中,阮元话及耳闻漱珠岗风景幽雅,打算中秋佳节到那里登高赏月。

原漱珠岗位于河南海幢寺现海幢公园内附近,是一座三丈多高的小山丘。在若干年前,四大家族之一的伍紫垣已将这一带地买下,建起伍家花园,并筑高亭于漱珠岗上。时人称为龟岗。在此登高望远,珠江帆影,明月波光一览无遗,确是赏月的好去处。因漱珠岗已为伍紫垣家独占,而总督到伍家花园赏月,势必亲近伍紫垣。为此,潘仕成甚为担忧。但为了不逆阮元之意,潘仕成主动提出,要为总督操办赏月事宜。

在离漱珠岗约10里地有一山岗,名猪鬣岗。此岗高三丈有余,面积约30多亩,因由火山喷发而成,故平地突兀,怪石嶙峋。岗上林木荫翳,远望亭亭如华盖,是河南最高的山丘。

东汉末年,岭南著名学者杨孚,辞官在此结庐隐居,并将洛阳带回的松籽播种此地,故又有万松岗之称。据说当时广州下了一场大雪,万木凋零,惟有岗松苍葱如故。世人称奇,唐代诗人许浑有“河畔雪飞杨子宅,海边花发越王台”之佳句。珠江之南被称为“河南”,也被人认为与“河南带返之松树”有关。

除杨孚之外,历代皆有高士在此隐居。宋参知政事崔与之号菊坡未仕时,曾在岗上设坛讲学,一时称盛。后人设祠祀之。至明朝,岗上还有杨孚、菊坡两祠以及天山草堂等。因兵燹历劫,入清后仅剩下颓垣断壁。

潘仕成之所以主动为阮元操办赏月之事,原来已有一移花接木之计。一日,潘仕成来到猪鬣岗,找岗上结观修炼的道士李明彻商量。李明彻(17511832)号青来,是广东近代有成就的天文学家,著有《寰天图说》(《广东通志》有传)。

潘仕成提出将此岗易名漱珠,并出资筑路修亭,以供总督赏月。李明彻正为山门破败而穷愁,听后大喜,当即应允。于是潘仕成雇人在岗顶圆石上,分别刻下“漱石”和“松雪”四大字,清理颓垣断壁,移来奇花异木,建起赏月亭,修葺纯阳观,还筑石阶直到观前。千年古岗,焕然一新。

中秋之夜,潘仕成邀来阮元及高官显贵到纯阳观前饮酒赏月。其时,明月如镜,清风满襟,登高远眺,珠江如带,景物历历在目。阮元豪兴大作,挥毫书下“纯阳观”三大字。并倡议募捐扩建纯阳观,重修杨孚祠等。

谈话之中,李明彻捧出《寰天图说》,阮元览后大加赞赏。当即聘请李明彻协撰《广东通志》,主编天文、历数部分,并捐银300两,在漱珠岗上建起“朝斗台”,供李明彻夜观星象之用。

从此,猪鬣岗更名为漱珠岗。阮元还带头捐款,并为之发起募捐,遂得各府州县商绅热心资助,募得白银数万两,阮元又委托潘仕成具体负责督造纯阳观。于是,漱珠岗上大兴土木,道光九年(1829),道观终于建成。潘仕成亲题门联“灵山松径古,道岸石门高”,至今犹存。

纯阳观落成后,历年香火旺盛。广州人称“北有三元宫,南有纯阳殿”。又因地偏南隅,环境清幽,成为文人墨客雅集结社之所,留下不少墨迹。岭南女史学家冼玉清教授曾有专著记述。

抗日战争时,广州沦陷,日敌炮击纯阳观,所有殿宇祠屋悉数被毁。纯阳观文物,包括李明彻著作,居巢、苏六朋手迹等,荡然无存,只留下山门、朝斗台、吕祖像和匾额。光复后,乡民道侣捐资重建吕祖大殿和杨孚祠。可惜“沈园非复旧池台”,与昔日规模相去甚远。

解放后,广州市人民政府把朝斗台、纯阳观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时,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陶铸还亲自到漱珠岗勘定保护范围。可惜“文革”时,纯阳殿改建为“阶级斗争教育展览馆”,杨孚祠也被拆毁。幸得省民政部门在此兴建荣军疗养院,筑起围墙,一块清净之地才得以保存,不被蚕食。

1988年,市道教协会收回纯阳观房地产。香港圆玄学院、蓬瀛仙馆捐资百万港元,筑起石栏台阶,重塑吕祖等仙像和重修纯阳大殿。1989年,纯阳殿竣工并举行开光典礼。从此,漱珠岗上,香客如云,游人如鲫,恢复了往昔的热闹。

上一篇: 市府合署楼 下一篇: 越王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