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州市情网
微信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首页>广州市情>广州市情>广州人物>当代名人
红线女
  • 来源: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 日期:2018-04-18
  • 浏览数:

    红线女(hong xiannü )(1927.12.272013.12.08),粤剧表演艺术家。女。原名邝健廉。广东开平人,生于广州。出身粤剧世家,堂伯父邝新华(邝殿卿)、外祖父声架南(谭杰南)、舅父靓少佳、舅母何芙莲都是粤剧名家。20世纪30年代随母亲经澳门赴香港拜舅母何芙莲为师,艺名小燕红。40年代初参加马师曾剧团,到广西等地演出,不久改用红线女艺名。15岁掌花旦正印,声名渐著。抗日战争胜利后定居香港,成为影剧两栖演员。拍摄过《家》、《春》、《秋》等影片80多部。50年代,自组真善美剧团,与马师曾、薛觉先合演《蝴蝶夫人》、《清宫恨史》等剧。又与马师曾领衔红星剧团,来广州演出现代粤剧《珠江泪》。1955年离港回穗参加广东粤剧团(今广东粤剧院)1991年创办红豆粤剧团,身教言传,提携新秀,培养、造就了许多优秀青年演员和艺术人才。多次率团晋京演出、出国交流,力振粤剧昔日雄风。历任广东粤剧院副院长、广州粤剧团艺术总指导等职务。1991年当选为中国戏剧家协会广东分会主席。是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四、七、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1957年获东方古典歌曲比赛金质奖章;1985年获美国亚洲协会和联合国交响乐协会分别颁发的“杰出艺人奖”和“太阳和平奖”;2001年获得纽约林肯艺术中心颁发的“2001年度最杰出艺术家”终身成就奖;同年获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粤剧艺术杰出贡献奖”。文化部首届“造型和表演艺术创造研究成就奖”;2012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表演以细腻见长,勇于革新。在继承前辈董华唱腔基础上,又吸收京剧、昆曲、歌剧和西洋歌唱技巧,使粤剧旦角的唱腔艺术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形成“女腔”(亦称红腔)。音色清脆秀丽,行腔自然、婉转、丰美,真假嗓巧妙结合,有“龙头凤尾”之誉。其代表剧目有《搜书院》、《昭君出塞》、《昭君公主》、《关汉卿》和《山乡风云》。

 

 

上一篇: 何友 下一篇: 胡炳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