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桢(chen guozhen)(1908.06.20~1998),内科学家、医学教育家。广东顺德人。1933年获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大学医学院教授等。1939年赴美国斯坦福大学进修消化病学及科学研究,曾在士丹佛、芝加哥等医学院学习工作。归国后任岭南大学医学院教授、内科主任,博济医院副院长。1953年起历任中山医学院(后称中山医科大学)一级教授兼副教务长、副院长、顾问、博士生导师。是中华医学会消化系统疾病学会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科协委员。中国消化医学的创始人之一。培养了大批医学专门人才。1940年首次将硬式胃镜技术带入中国,为国内消化道内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围绕消化性溃疡进行一系列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其成果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完成的课题有:《中医补脾活血药物防治消化性溃疡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十二指肠溃疡与壁细胞数的关系》、《吸烟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十二指肠溃疡与前列腺素、十二指肠碳酸氢盐、性激素、钙离子的关系》和生胃酮、珍珠层粉、甲氰味呱、前列腺素等对消化性溃疡治疗的临床研究。同时,还完成了肾上腺皮质激素、丙酸睾丸素、苯丙酸诺龙、甘草次酸、氯喹对肝炎和肝硬化防治等研究。主持广东省3万多例消化性溃疡发病情况的调查和中南五省(区)20多万次胃肠内镜检查的并发症调查。1958年建立具有全国先进水平的消化病学研究室。1979年以后,担任培养消化内科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的重任,培养了中国第一位消化内科博士生。主办近10届全国性消化病学习班。在国内外刊物发表《实验性贫血的代谢研究》、《中国坏血症病人的维生素c需量的研究》、《阿米巴肠炎的诊断研究》、《基础胃液分泌的研究》和《胃癌的研究》等10多篇较有影响的论文,对中国消化和代谢疾病的研究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主编1977年、1979年和1980年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内科学》教材,《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消化系统疾病分卷》和《内科理论与实践(症状学)》。1956年评为全国先进生产者。1990、1991年连获两项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