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古代广州城南的珠江,是一条大河,江面辽阔,白浪滔滔,风吹樯动,沙鸥乱飞。江面有一小岛,长约六十丈,阔十多丈,嵌镶在碧绿的江水之中,犹如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故名曰海珠岛。
海珠岛有许许多多的美丽神话。相传有一个外国商人,盗窃了他国家的一颗价值连城的珍珠,逃来广州,准备拿到市场上去拍买。由于这颗珍珠是无价国宝,所以其国人民知道后,便立即携巨款来广州,坚决把珠赎了下来。然而,当他们带着这颗珍珠坐船回国,路过海珠岛的旁边时,珠突飞起,坠入江中,钻进岩石不见了。从此,这块礁石经常熠熠生光,人们便称它为海珠石。美丽的神话与广州的对外贸易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海珠岛宋时为侍郎李昴英读书之处,并建有慈度寺一所。周围种植着十多株巨大的古榕,榕荫蔽日,暮鼓晨钟,令人有超尘绝世之感。游船过此,亦往往停舟树下,纳凉片刻,方肯离去。隔岸有海幢寺,映阶篁竹,耀眼红棉,殿宇层楼,绿树掩映,使人如置身画图之中。为“羊城八景”之一。
沈复在《浮生六记》一书中,就曾提到海珠岛。当时游人如织,并说“海珠寺规模极大,山门内植榕树大五十余抱。”阴浓如盖,十分清幽。
广州每逢端午,必赛龙舟,不少游人到此游泳戏水,观看龙舟比赛,热闹异常。富豪之家,以翠毛鹤毳孔雀尾巴装饰船篷,金碧辉煌,互相夸耀。诗人王士祯有诗咏曰:“海殊石上柳阴浓,队队龙舟出浪中,一抹斜阳照金碧,齐将孔翠作船篷。”
海珠岛曾于一九二八年辟为公园,当时离江岸已很近了,有桥三十米可通。一九三一年建新堤时,与陆地连成一片,今天已成为热闹的市区了。
(摘自《广州港史》邓端本编著 海洋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