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30年来,广东改革开放每前进一步,都是以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为先导的。广东正是依靠“解放思想”这一法宝,为改革开放“杀出一条血路”,成为改革开放的先行省份。从广东改革开放的历程不难看出,解放思想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无止境的。每一次思想解放、观念更新都是推动广东改革开放前进的强大动力;扫除的思想观念障碍越多,解开的思想禁锢和束缚越彻底,所焕发出来的改革、创新、发展的动力就越强大。如今,面对兄弟省市借鉴广东的经验教训,在科学发展上赶超广东的新形势,广东只有争当解放思想的排头兵,才能破解科学发展的难题,当好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
解放思想促使广东改革开放先行一步
改革开放之前,广东干部群众对“左”的指导思想的危害,有着更加深切的体会。由于广东毗邻港澳、华侨众多,广东的干部群众比内地人更加感受到中国与发达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差距,不少人偷渡到香港、澳门谋生。1978年5月开始的关于真理检验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在广东较早引起反响。曾经蒙冤受害十多年、刚刚复出主持广东省委工作的习仲勋带头明确表态赞成和支持实践标准的观点。在他的带动下,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在广东逐步开展起来,广大干部群众开始冲破“四人帮”强加在人们身上的精神枷锁和“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同时,习仲勋等领导同志到毗邻香港的宝安等地调研,深切体会到必须冲破“左”的指导思想的束缚。在中央及其有关部门领导同志的启发帮助下,广东省委开始探索利用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发展对外贸易的问题。在同年底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习仲勋要求中央授权广东,开展对外经济合作。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工作重点转移的指导方针之后,广东省委积极贯彻,酝酿提出了让广东先行一步的意见。在1979年4月的中央工作会议期间,习仲勋代表省委向中央提出“希望中央给广东放权,抓住当前有利的国际形势,让广东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四化建设中先行一步”。他向中央提出广东要求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以及创办贸易合作区的建议,得到中央的赞同和支持。6月6日,省委向中共中央、国务院上报《关于发挥广东优越条件,扩大对外贸易,加快经济发展的报告》,提出实行新体制和试办特区的要求。7月15日,得到中央的正式批准,广东改革开放的大幕由此拉开。广东以思想上敢于创新、敢为天下先的开放精神,大胆尝试,勇于探索,创造性地运用中央赋予的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突破了计划经济的体制障碍,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经济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广东能够先行一步,取得经济的大发展,正是通过思想上的解放和自身的探索得以实现的。
解放思想使广东经受住了严峻考验,使改革开放免遭夭折
进入80年代,伴随着对外开放的起步,广东经济领域的犯罪活动也随之抬头,一些地方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走私贩私浪潮。一些干部也利用开放之机,搞走私贩私等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中纪委的《信访简报》上专门刊发了《广东一些地区走私活动猖獗》一文。1982年初,中央领导同志作出严惩的批示,中央发出了《紧急通知》,针对广东省的一些干部走私贩私、贪污受贿的犯罪行为,指出对于这一严重毁坏党的威信,关系我党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全党一定要抓住不放,雷厉风行地加以解决。并派人到广东传达中央领导的指示精神。广东省委、省政府领导人被两次招到北京,省委主要领导写了检讨。对改革开放持不同看法的人说:经济特区就像当年的租界,广东已经改变了颜色,要收复失地。在此情况下,广东的很多干部人心惶惶,感到压力很大,以为改革开放的形势要变了。面对着严重形势,是因噎废食呢,还是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省委选择了后者。省委召开地、市委书记会议,一是传达贯彻中央《紧急通知》精神,二是给地方干部鼓鼓劲,明确提出,只要不搞各种违法乱纪和犯罪活动,工作上还是允许犯错误。对干劲足、闯劲大的干部应予鼓励。省委强调指出,改革开放必须要两手抓(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三放”(对外更加开放、对内更加放宽、对下更加放权),改革开放是大方向,我们要做到的是解放思想,“对外开放,对内搞活,思想先行,管要跟上,越活越管,越管越活”。全省加大了打击走私贩私的力度。省委还提出了“打击经济犯罪坚定不移,对外开放、对内搞活坚定不移”和“有所引进,有所抵制”、“排污不排外”的方针。围绕“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改革,更加开放”这个主题,省委要求各地用足用活中央给予广东的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由于坚持继续解放思想,广东经受住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严峻考验,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在先走一步中继续敢闯敢干,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推动了改革开放继续向前发展。
南方谈话拨开了迷茫,为广东改革开放指明了航向
改革开放进入第十个年头以后,广东同全国一样,面临一系列突出的问题,如经济发展过热,需求过旺,总需求超过了总供给,导致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助长了流通领域的违法乱纪现象。流通领域的混乱又推动了物价的上涨,严重影响了改革的正常进行。国际国内面临着政治风波的严峻考验,改革开放面临着“姓资”、“姓社”之类的挑战。许多人思想上产生迷茫,以为改革开放的大局要变了,正在犹豫彷徨。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视察深圳、珠海等地,发表了重要谈话,明确提出提出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特区姓“社”不姓“资”;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看准了的,就大胆地闯;广东要带头闯,再上几个台阶,力争用20年的时间赶上亚洲“四小龙”等。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深刻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了精辟、深刻、系统的阐述,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吹响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进军号,使广东的干部群众更加坚定了改革开放的信念,明确了改革的方向,得到了巨大的鼓舞和鞭策,再一次在广东掀起了改革开放的热潮,使广东在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更加大胆地前进,广东的改革开放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解放思想使广东增创新优势
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广东认真贯彻落实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十四大精神,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获得突破性进展,在“八五”时期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随着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由局部试验转向总体推进,随着开放重心的转移、开放格局的转变和政策优势、体制优势的弱化,广东大发展处于历史性的转折时期,面临着国际政治、经济、科技重大变革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如何增创新优势,如何在第二次创业中“更上一层楼”?成为广东面临的一个严峻课题。1994年6月江泽民视察广东时向广东提出“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的要求。省委结合广东实际,提出“分类指导、层次推进、梯度发展、共同富裕”的指导思想和“中部地区领先、东西两翼齐飞、广大山区崛起”的区域发展战略目标。1998年3月,江泽民在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广东代表团讨论会上再次要求广东“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1998年4月,省委、省政府以此为契机,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以“增创广东发展新优势”为主题的大型调研活动,围绕“增创新优势”这一主题,共设“关于广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等10个专题,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改革、发展、稳定等各方面的问题,全面开展增创广东发展新优势大规模调研活动,历时3个多月,取得了重大成果。1998年5月,中共广东省第八次党代会又对广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提出增创“体制、产业、开放、科技教育”四大发展新优势,突出抓好“外向带动”、“科教兴粤”、“可持续发展”三大发展战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人民按照省委、省政府制订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发展战略,为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共同努力,推动了广东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就。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促进了广东党员干部与时俱进,坚定改革信念
世纪之交,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给我们党执政和领导各项事业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党面临着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等重大问题。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首先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广东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紧密联系广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更加坚定地通过改革开放,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促进多种经济成分的发展。同时,更加坚定地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先进文化;努力使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广东人民,大力推进脱贫奔康工程,实施“十项民心工程”,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各级党组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驾驭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局面的能力,并在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开创党建工作的局面。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使广东干部群众开始转变发展的观念
进入新世纪以来,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也存在一系列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如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仍占有相当大程度,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全面,不够协调,资源环境代价和社会成本过高,持续发展能力较弱。城乡和区域发展很不平衡、科技创新水平不高、就业压力增加、资源和环境约束趋紧、社会事业发展水平较低等。2003年春非典疫情的爆发,一定程度上暴露了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弊端。就在疫情肆虐的时候,胡锦涛总书记到广东视察,提出广东的“发展要有新思路”,要“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发展路子”,“要坚持全面的发展观”,要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在广东首先提出,使广东再次得风气之先,使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初步从传统的发展观中解放出来。省委、省政府提出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外源型经济和内源型经济的协调发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等六条新思路和十项举措,促进广东干部群众转变发展观念、更新发展模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如经济增长方式初步呈现出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增长、高效益的良好趋势,文化大省建设取得良好开端,教育事业取得较大发展,党的建设卓有成效,反腐倡廉、社会治安和人大、政协工作稳步推进,等等。
争当解放思想的排头兵,必将为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创造前提条件
近30年的历程可以看出,广东改革开放每迈出一步,都离不开思想的解放。改革开放近30年,解放思想始终贯穿其中。近30年中,正是广东人解放思想,敢为人先,以自己的“探路”实践,向全国各地提供了如何进行改革开放,如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和做法。近30年的改革开放,给广东经济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变化,GDP总量已占全国的1/8,相继超过了新加坡、香港和台湾,税收占全国的1/7,进出口总额连续20多年居全国首位,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都取得巨大成就,创造了不少经验。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很多的干部群众前来参观、考察、学习,新闻媒体纷纷对广东的经验、做法和成就进行宣传报道。广东的干部群众引为自豪。有的同志不知不觉地产生了骄傲自满情绪,贪图安逸,改革创新、开拓进取的意识淡薄了,思想上的框框、定势思维多了。另一方面,近30年来,广东先行一步,常常靠“摸着石头过河”,往往付出很多代价,带来很多阻碍科学发展的包袱。30年来,各地都在学习借鉴广东好的经验和做法,吸取广东的教训,摈弃不科学的做法,思想解放力度大,创新办法多,思想、环境、人口等包袱少,因此,有些地方很快就迈上科学发展的快车道,犹如在平坦笔直的高速路桥上前进,在整体上或者在某些方面超过了广东。正如广东省领导干部最近到华东考察后发出的感慨所说的,人家确实已经是老师、标兵了。现在,如果广东干部群众躺在功劳簿上沾沾自喜,不思进取,不能冲破羁绊科学发展的藩篱,甩掉妨碍科学发展的包袱,就会停滞不前,甚至衰退。因此,广东只有通过继续解放思想,争当解放思想的排头兵,进一步增强改革创新的意识,强化科学发展的理念,树立世界眼光,捉摸透广东的优势和劣势,拿出科学发展的思路和举措,才能破解科学发展的难题,当好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